欢迎访问山东中医系高等专科学校临床技能教学中心
当前位置: 首页   >   新闻中心   >   正文

科学防控,健康同行:校园秋冬季常见 传染病预防科普知识

作者: 薛良   信息来源:    发布时间: 2025-11-05

秋冬季是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,学校作为人员密集、接触频繁的场所,是传染病防控的重点区域。为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,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,特在此与大家共享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科普常识。

一、秋冬季校园需重点防范的传染病

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相关学术研究,秋冬季校园需重点关注以下几类传染病。

(一)呼吸道传染病

流行性感冒(流感):由流感病毒引起,主要通过飞沫传播。典型症状为高热、头痛、全身肌肉酸痛、乏力,与普通感冒相比,全身症状更重。

水痘:由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引起,传染性极强。典型表现为全身性、分批出现的斑疹、丘疹、疱疹和结痂。

流行性腮腺炎:以腮腺非化脓性肿胀、疼痛为特征,可引发脑膜炎、睾丸炎等并发症。

麻疹、风疹等:虽然通过疫苗接种已得到有效控制,但仍需警惕输入性病例。

(二)肠道传染病

诺如病毒感染:俗称“冬季呕吐病”,传染性极强。主要症状为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等,常在校园内引起聚集性疫情。

二、科学预防的核心措施

预防传染病的关键在于切断传播途径、保护易感人群。核心措施可总结为以下几点:

(一)管理传染源

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:辅导员应密切观察学生健康状况,发现发热、咳嗽、皮疹、呕吐、腹泻等症状的学生,应立即建议到校医院就诊。

落实因病缺勤追踪:对请假学生,要详细了解病因,一旦怀疑为传染病,应第一时间报告校医院和上级教育、卫生部门,并采取隔离措施。

早诊断、早报告、早隔离:确诊或疑似传染病的师生,必须遵医嘱进行隔离,直至传染期过后,凭医疗机构出具的复课证明方可复课。

(二)切断传播途径

1.加强个人卫生

勤洗手:按照“七步洗手法”,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,尤其是在餐前、便后、接触公共物品后。无洗手条件时,可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。

遵守呼吸道礼仪:咳嗽或打喷嚏时,用纸巾或手肘弯曲处遮住口鼻,用过的纸巾立即丢弃。

避免接触:避免用手触摸眼、鼻、口,减少与患病人员的密切接触。

2.保持环境清洁与通风

定期通风:教室、宿舍、图书馆等场所应每天开窗通风2-3次,每次不少于30分钟,保持空气流通。

规范消毒:对门把手、楼梯扶手、课桌椅、水龙头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进行定期清洁与消毒。处理呕吐物、排泄物时需佩戴手套和口罩,并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规范处理。

垃圾日产日清:避免垃圾堆积,成为病菌滋生的温床。

3.保护易感人群

接种疫苗:流感疫苗、水痘活疫苗、麻腮风疫苗等是预防相应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。鼓励师生在知情、自愿、自费的原则下接种流感疫苗等季节性疫苗,建立免疫屏障。

4.增强自身免疫力

合理膳食:均衡营养,多吃蔬菜水果,保证足量蛋白质摄入。

规律作息:保证充足的睡眠,避免熬夜。

加强锻炼:每天坚持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,增强体质。

适时添衣: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,注意防寒保暖。

三、特别提示

自觉遵守学校防控制度,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。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诊并报告辅导员。预防诺如病毒感染谨记“勤洗手、喝开水、吃熟食”。认真做好晨午检和通风消毒工作,做健康知识的传播者。

四、结语

校园传染病防控是一项需要学校、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,让我们携起手来,将科学的预防知识转化为自觉的健康行动,共同营造一个安全、健康、温暖的校园环境。


Copy Right 2015-2016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临床技能教学中心 版权所有

地址:山东省莱阳市文化路99号 邮编:265200 联系电话:0535-7229546 设计制作:教育技术中心